正史中,赵云和马超各为其主效力,未能进行直接的武力对决。然而,从其他方面来看,赵云的勇武、战功、谋识和威名都远胜马超。赵云在汉末三国时期,曾为刘备、刘禅效力,随刘备入川作战。他曾在汉水之战中,以出色的勇敢和智谋,为刘备攻取川蜀立下赫赫战功。赵云还曾在汉末流亡时期,协助刘备寻找并接纳刘禅。
马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,他曾在西部地区作乱,与赵云有过短暂的对决。虽然马超曾取得过一些胜利,但最终还是输给了赵云。马超与赵云的差距,在谋略、勇气和战功上都体现在赵云更加出色。因此,依据正史分析,赵云和马超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。
在每个80、90后的少年时代,《西游记》和《三国演义》绝对是最具影响力的两部文学作品。其中,后者以硝云箭雨的战场厮杀和波谲云诡的奇谋妙计,成为无数人童年里有关历史最华彩的畅想。在孩提时代,相信大部分人对《三国演义》的关注点集中在勇猛无匹的名将上,关羽、吕布、赵云和马超等更是为无数人津津乐道。直到如今,名将之间的实力对比也是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。比如,赵云和马超之间谁更厉害,就吸引了无数人争先恐后地参与讨论。除了书中的具体描写,不少人还喜欢引经据典,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两人孰强孰劣。
当世的赫赫威名同为蜀国的“五虎上将”,赵云和马超之间的战力对比确实很有看头,难怪能吸引人孜孜不倦地参与讨论。唯一可惜的是,两人成名之后属于同一阵营,彼此之间没有交手记录,无法直观比较出孰高孰低。事实上,这两人实力对比的争议是一直存在的,比如民间对三国的武将排名既有“一吕二赵三典韦”的座次,也有“一吕二马三典韦”的说法,而且这两种排名各自的拥趸都不少。虽然赵云有着很高的人气,如今粉丝众多;但是马超的实力也同样不遑多让,尤其在渭南之战中打得曹操节节败退、甚至做出割须弃袍之举,在整个三国中都是绝对的高光表现。
因此,想要从《三国演义》中对两者进行实力区分,确实不容易,故而很多人就把目光放到了正史上。这个时候,分歧就出现了,不少人因为赵云一直是主角团的重要参与者,所以他在《三国演义》中存在明显过誉的成分。
不少人据此认为历史上的马超明显强于赵云,事实真的如此吗?
要解答这个问题,需要从四个维度来综合进行分析。全方面对比之后,才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答案。而第一个维度就是两人在历史上的声名,这一点上马超明显要强过赵云。作为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,马超是绝对的名门贵胄,其少年英姿早早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。而且他在弱冠之际就随着身为西凉刺史的父亲征战沙场,可谓是“出名要趁早”的典范了。马超的名望在当时几乎得到公认,无论是蜀汉的诸葛亮、关羽还是曹魏的荀彧都对他做出过很高的评价,连东吴的周瑜也多次提出过“与马超结缘”的设想。
相对而言,赵云在这方面就差了很多,他的出身很低,投奔公孙瓒之后也并没有异军突起,很长时间都声名不彰。直到与刘备相遇,赵云才建立了一番功业,但是其名望远不能和《三国演义》中相提并论。在历史上,刘备一生都只把赵云当做最信任的贴身护卫,并没有在军事上对他委以重任,所以后者几乎没参与过大型战役。赵云真正成为军事大将还是在刘备去世、诸葛亮辅政之后。但此时已进入三国中后期,将星闪耀逐渐让位于国家间的硬实力对抗。所以,赵云的名望一直有限,在当时人眼里远不如马超。
这一点,在陈寿的《三国志》中也有明确体现,马超在其中有洋洋洒洒近千字描述,而赵云的相关篇幅则只有寥寥两三百字。个人的武力较量如此看来,只论三国时期的声威名望和历史地位,马超是远远高于赵云的。但这并不能说明马超就一定比赵云厉害,因为他的名望地位里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父亲的庇荫。而且既然是战力对比,就不能只看名望声势,还需要从个人武力、战场军功和谋略计算三方面来考虑。在对比马超和赵云的时候,很多人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,他们认为《三国演义》强化了赵云,给予了这位正史上略显暗淡的将星不该有的光辉。
故而盲目地认为,历史上的马超一定比赵云强,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战场指挥。但实际上,《三国演义》对蜀汉将领的加强本来就是全方面的,并非只有赵云,马超也是这方面的受益者。后者在演义中是绝对的猛将,在战场上拥有“万人敌”的实力。但是在正史中,有关马超个人勇武的描写却很少,他武力值最高光的一刻就是在于袁绍麾下将领高干和郭援作战时,身中流矢依然奋勇杀敌。
《三国志》中这样写道:“超为飞矢所中,乃以囊囊其足而战,破斩援首”。高干是袁绍手下猛中排名前三的存在,实力不容小觑,打败他确实能证明马超的优秀战力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此时袁绍已经兵败,马超追击的是残兵败将,并不是最佳状态的高干。而且在真实的历史中,马超曾经败于韩遂麾下的小将阎行,在对方武器受损的情况下,都差点丢了性命。
而且在面对猛将许诸和张郃的时候,马超都先后有过退让。比如《三国志·马超传》曾写道:“曹公与遂、超单马会语,超负其多力,阴欲突前捉曹公,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,超乃不敢动。”而赵云虽然声威名望与马超相距甚远,但是他的个人武勇是得到陈寿肯定的。虽然《三国志》中对于“单骑救主”这个情节只有寥寥数笔,但是其背后的艰险不言自明。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于千军万马中救出甘夫人和阿斗,还能带着他们全身而退,其战力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。而且此战面对的还是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,更增添了赵云武勇的说服力。
不仅如此,在定鼎三国局势的最后一战——汉中战役中,赵云也有非常精彩的发挥。他在接应黄忠的时候,不慎陷入了曹军的包围之中。面对数倍于己的骑兵,赵云却不慌不忙,依靠强大的个人武力率领部队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,逃出生天。由此可见,在个人武勇这一点上,赵云明显强于马超,他会被罗贯中如此“追捧”,明显有着真材实料。
战场的军功累积但是战力评判不能只看个人武勇,还要分析他们各自在战场上的表现。而在谈及马超战功的时候,渭南之战绝对是要被大书特书的,《三国演义》对这一段的描述极为精彩,算是马超最巅峰的一战,逼得曹操割袍弃须更是被传为美谈。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,渭南之战中曹操并没有这么狼狈,甚至可以说,这一战曹操才是真正的主角。
面对马超和韩遂的关中联军,曹操在一开始就定计得当,他让守军避其锋芒,逐步消耗联军的气势。接着又采纳了贾诩的离间之计,成功破坏了马超和韩遂的联盟。在最后的大战中,曹操先是派出轻兵去迎战关中联军,逐步消耗他们的军心士气,接着又在关键时刻让精锐的虎豹军完成夹击。
此战之后,马超、韩遂大败,只能仓皇逃亡凉州。渭南之战后,马超在夏侯渊的步步紧逼下最终选择了投靠刘备,后者大喜过望,对其非常重视,立马把他封为了平西将军。在刘备称王后,马超更是被升为骠骑将军,统管凉州。
不过,刘备对马超这样的西凉诸侯从来都不信任,他需要的只是后者的名头,并不希望他掌握实权。因此,在投蜀之后,马超迅速沉寂下来,他虽然身居高位,却再也没领兵打仗的机会。可以说,归附刘备之后,这位三国猛将几乎是一点军功都没拿到。当然,赵云比马超也好不了多少,作为刘备最重要、最信任的贴身侍卫,他一直留在后者身边,保护他的安全。正因如此,赵云这样的将星也很少有单独领兵的时候,所立军功屈指可数。
不过赵云虽然前期没有指挥破敌的军功,但无论是长坂坡单骑救主还是从孙夫人手中截留刘禅,都是事关蜀国存续的大功。而且在刘备去世后,赵云也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,《三国志·赵云传》写道:“建兴元年,为中护军、征南将军”。中护军是蜀国最核心的武装力量,此时赵云的地位已经相当之高。在第一次北伐的过程中,因为马谡的失误,蜀军丢了街亭,大好局势沦丧,差点一溃千里。幸好有赵云断后阻挡了魏军进攻的脚步,蜀军将士才能从容撤回,没有出现大的损失。因此,在蜀国的军功薄上,赵云虽然远不如关羽和张飞,但是比马超还是略胜一筹。
个人的谋略智慧在不少人的印象中,马超以勇猛著称,罗贯中在创作《三国演义》的时候也有意加强了对这一点的塑造,以至于让一些读者产生了马超“有勇无谋”的错觉。其实历史上的马超算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干将,否则他绝不可能在三国的乱世中建立赫赫威名。比如在渭南之战中,曹操曾经派徐晃带兵去截断马超的退路。
但是后者早早就做出了预判,他率部在渭水北侧据地,并判断曹军在二十日之内就会因粮草不足而被迫退走。这一点在《山阳公载记》中有明确记载:“宜於渭北拒之,不过二十日,河东谷尽,彼必走矣。”马超的这个应对之法非常巧妙,准确的命中了曹操的软肋。要不是贾诩使出了离间之计,让韩遂和马超产生了矛盾,渭南之战的结局说不定就会被改写。
除此之外,马超在兵败夏侯渊之后也非常冷静,他第一时间投靠了张鲁,一起共事后很快意识到对方的不足,认为其不堪大用。随后,他迅速改换门庭,选择了更可靠的刘备。由此可见,马超有着优秀的战场谋划和识人之明,难怪能在三国的乱世中屹立不倒。不过,赵云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好,不愧其智将之名。他在初出茅庐之时,就准确地意识到刘备的卓然之姿,坚定地追随后者,成为了蜀汉集团的核心将领。除了识人之明,赵云对于局势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敏锐的嗅觉,公元222年,因为关羽的死,怒不可遏的刘备决定发兵吴国。面对刘备的怒火,谋臣将领都选择了积极备战。
反而贴身侍卫长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,他力劝道:“国贼是曹操,而非孙权也,且先灭魏,则吴自服。”可惜的是,怒火中烧的刘备无视了这条极为中肯的建议,执意选择了攻伐东吴。而且《三国演义》中被无数人津津乐道的“空城计”其实并非诸葛亮使用,真实历史上是赵云在汉中之战里先用了此计。他在面对张郃、徐晃的时候,选择了寨门大开,单枪匹马立于门外,不仅吓退了后者,还成功截击了曹军。总的来说,在谋略智慧这一块,赵云绝对不输给马超,甚至某些方面还由有胜之。
结论综合来看,历史上的马超在威名声望上确实远胜于赵云,但是在个人勇武、战场军功和谋略智慧上都不如后者。后世民间选择将赵云排在马超之上确实有一定的道理,并非是《三国演义》的误导。更不用说,古人对于将领的品行极为看重,在他们眼里,赵云是忠心耿耿、仁义礼智信皆备的君子典范;而马超虽然勇猛无匹,却残忍嗜杀、枉顾亲族,实在是人品不堪。所以哪怕两者声望差距不小,但是在很多老百姓心里赵云远在马超之上。
参考资料《三国志》《汉晋春秋》